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2017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指南,我公司2017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通过并正式发布。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汇聚企业资源,支持高校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推进高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培训、实践条件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经企业申报、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审议通过,形成了2017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指南。
本年度,我公司申报的新工科建设专题、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培训、校外实践基地建设4个项目申报正式启动,期待各高校的加入。
新工科建设专题:北京东方智业响应国家“中国制造2025”规划,联合相关企业深入分析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领域岗位群人才需求,建立相关专业人才标准模型与知识结构,制定核心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评价体系,协同高校新建相关专业或升级原有专业,整理编写相关教材、课程资源、实践资源,包括课程大纲、教学资源库、实践项目资源库,共同培养符合国家战略规划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针对基于泛IT类(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及网络空间安全)和艺术设计类(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影视动画)专业,依据行业企业相关岗位群人才需求逆推专业人才标准模型(包含素质要求、能力要求、项目实践要求等),结合专业原有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培养目标、评价体系、课程设置等,改进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师资培训:基于泛IT类(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及网络空间安全)和艺术设计类(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影视动画)专业,针对前沿技术与应用,结合相关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及产业人才培养需求,邀请高校师资进驻公司挂职或参与公司实际运行的产业项目,真正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帮助高校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水平,从而提升教学水平进行实训课程及教学教法培训,以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和任务。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北京东方智业将根据不同专业建设相应实践教学条件的实践教学场地,包括计算机机房、服务器机房、智能家居/智能农业实验室、影视动画制作室、视觉传达工作室、教研平台实验室、创客空间等各类教学场地,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背景,结合专业培养方向,按照企业项目实施流程与规范,全面参与真实项目实施与操作过程,提升大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企业需求的应用能力。
北京东方智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东方智业)是云班科技旗下开展新兴专业人才培养业务的全资子公司。东方智业通过与大学合作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研究、工程实践教育服务等完成新兴专业人才的系统培养。公司成立于2009年,总部坐落于北京。公司自成立以来,已经与北京、山东、内蒙、甘肃等省份50余所高校深入开展云计算、大数据、网络空间安全、物联网、智能硬件、区块链、视觉传达、环境设计、影视动画等专业的校企联合办学,通过实施产教融合、理论与实践并行的专业人才培养,充分将产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前置到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去,为产业企业持续输送优质专业人才。此次入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是对我公司的肯定与鼓励,也希望各高校根据学校情况和需要,共同申报,集合双方优势共同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
北京东方智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东方智业”)是一家以“投身智力产业,助力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为使命,专注于技术创新、创意设计领域,开展教育投资、合作办学、在线教育、职业培训、就创业孵化等综合教育服务,为创新、创意产业输送优质的职业化人才的教育公司。北京东方智业将积极响应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征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函》的号召,深入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项目,通过帮助高校打造双师型队伍、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以及新工科建设项目支持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有关支持2017年北京东方智业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建设目标
在教育部的指导下,遵循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7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要求,结合高校人才培养规律及学科专业特色、人才培养需求,汇聚企业各方面优质资源支持高校开展高校双师型队伍建设、高校实践教学课程资源建设和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着力打造一批兼具高校深厚理论基础和企业项目实战能力的双师型团队,并通过打造智能制造新工科、建设前沿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资源,帮助高校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创新教育水平,同时,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实习实践教育基地,提高实践教育效果,使学生具备真实的企业实践操作能力。
2、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建设内容
2.1高校双师型队伍建设项目
2.1.1项目内容
1)高校师资课程培训项目:基于泛IT类(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及网络空间安全)和艺术设计类(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影视动画)专业,针对前沿技术与应用,结合相关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及产业人才培养需求,进行实训课程及教学教法培训,以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和任务。
2)高校师资项目实战训练项目:为更好实现校企融合,将邀请高校师资进驻公司挂职或参与公司实际运行的产业项目,真正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帮助高校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水平,从而提升教学水平。
2.1.2申报条件
1)项目申报人为院校,由院校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人事处等一线教师管理部门递交申请书;
2)学校领导应积极支持教学创新和人才培养,推进高校专业综合改革,优先考虑具有创新发展思路的试点合作院校;
3)由北京东方智业提供师资资源及课程资源,高校负责组织培训人员,提供场地和设施;
4)培训项目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时间为每年寒暑假,至少进行一次培训;
5)校企双方协商解决师资培训费用,原则上北京东方智业负责师资培训的组织及教学费用,学校负责师资差旅费用。
2.1.3建设要求
1)高校师资课程培训项目须完成以下任务:
a)了解培训课程在行业项目实践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与相关知识或技能的关系;
b)掌握课程知识点与技能点,培训结束提交所要求的阶段成果物;
c)参与针对培训课程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互动研讨,围绕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与实践案例,完成要求学时的试讲。
2)高校师资项目实战训练项目须完成以下任务:
a)理解行业项目实施流程与规范,理解相关岗位的岗位职责与能力要求;
b)按照企业项目要求,按时保质完成相应任务,提交符合企业标准的成果物;
c)体验挂职企业的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以及与上下游知识或技能的关系。
3)北京东方智业对以上项目相关成果不拥有任何知识产权。
2.1.4支持办法
1)拟开展两个项目的培训工作,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为期10-20工作日;
2)根据各个院校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培训计划,院校负责灵活组织相关人员参训,北京东方智业负责派遣经验丰富的名师或专家实地支持,定期在全国不同区域开设不同专业方向的培训;
3)针对在线形式,北京东方智业提供在线学习、在线直播、在线测评、在线答疑等服务,开通的每个学习账号价值0.5万,以一年培训200位老师计算,整体服务价值100万;
4)针对线下形式,北京东方智业为2类培训共8个专业方向的师资培训项目提供经济支持,各方向分别提供5万元,项目扶持资金共40万元;
5)在项目结束之际,公司将邀请所有入选该项目的院校主要负责老师参加项目总结和经验分享研讨会。目的是对项目进行总结,巩固建设成果,并为公开共享建设成果给所有学校做准备。
2.2高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建设
2.2.1项目内容
1)实践教育课程体系改革项目:针对基于泛IT类(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及网络空间安全)和艺术设计类(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影视动画)专业,依据行业企业相关岗位群人才需求逆推专业人才标准模型(包含素质要求、能力要求、项目实践要求等),结合专业原有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培养目标、评价体系、课程设置等,改进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2)教学资源建设项目:根据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模型,改进原有课程知识结构,新建前沿技术课程,建设与之匹配的课程资源,包括课程大纲、教学资源库;
3)项目实践资源建设项目:项目实践是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背景,按照企业项目实施流程与规范,综合一门或多门课程内容,提升大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企业需求的应用能力。
2.2.2申报条件
1)项目申报人为院校,由院校教务处、二级学院递交申请书;
2)面向全日制高等院校,计算机、数学、统计学、物电、电子信息工程相关专业及视觉传达、影视动画、环境艺术设计相关专业;
3)学校领导应积极支持教学创新和人才培养,推进高校专业综合改革,优先考虑具有创新发展思路的试点合作院校;
4)参与的项目组成员确定后不得随意更换人员,并制定唯一对接人。
2.2.3建设要求
1)实践教育课程体系改革项目须完成以下任务:
a)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行业与岗位群),及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b)实践课程体系:按粒度分为课程实践与项目实践,内容包括项目主题、学期分布、学分与学时设置;
c)人才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维度、评价指标、评价方式等。
2)教学资源建设项目须完成以下任务:
a)课程大纲:包括具体的课程时间分配、章节、内容、案例、实验实践等描述;
b)教学资源库:按照专业课程章节提供PPT课件、辅助微课等教学资源,以及课程相关的参考书目、论文参考文献、网络资源等内容,分类放入云班平台资源库。
3)项目实践资源建设项目须完成以下任务:
a)实训任务书:包括实训项目简介、涉及知识点与技能点、实施周期、提交物要求;
b)项目文档:包括项目需求、原型设计、岗位分工、实施计划等;
c)验收标准:包括评审维度、评分标准。
4)北京东方智业对以上项目相关成果不拥有任何知识产权。
2.2.4支持办法
1)北京东方智业将选择5-10家高校免费提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网络空间安全、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和影视动画的实践教学课程资源;
2)北京东方智业将根据入选并立项的高校学科建设情况提供不同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资源;
3)北京东方智业将于项目开始时组织入选立项高校项目组成员进行专业研讨,会议将会邀请行业知名专业、一线高级工程师及设计师共同参与研讨,以确保对应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资源的内容与行业最新发展趋势保持一致。
2.3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2.3.1项目内容
1)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硬件建设:北京东方智业将根据不同专业建设相应实践教学条件的实践教学场地,包括计算机机房、服务器机房、智能家居/智能农业实验室、影视动画制作室、视觉传达工作室、教研平台实验室、创客空间等各类教学场地。
2)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师资体系建设:根据实践要求及专业方向,按照1:20的师生比配备具有教学经验的企业一线工程师或设计师。
3)项目实践建设:项目实践是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背景,结合专业培养方向,按照企业项目实施流程与规范,全面参与真实项目实施与操作过程,提升大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企业需求的应用能力。
2.3.2申报条件
1)项目申报人为院校,由院校教务处、学生处、就业处等学生管理部门递交申请书;
2)学校领导应积极支持教学创新和人才培养,推进高校专业综合改革,优先考虑具有创新发展思路的试点合作院校;
3)由北京东方智业提供教学场地、师资资源及课程资源,高校负责组织学生;
4)培训项目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时间为每年学期中或者学期末,进行一次培训;
5)校企双方协商解决学生实习实践费用,原则上北京东方智业负责大学生实践教育的教学场地、师资资源、课程资源及教学费用,学校负责学生的交通费用及食宿费用。
2.3.3建设要求
院校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养适应现代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将丰富的项目经验带到课堂中来,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水平,实现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同时帮助高校推动专业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创新。学生通过基地课程实训,使其掌握的专业能力能与社会需求、与企业的需求零距离对接。
1)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硬件建设项目需完成以下任务:
a)教学硬件设施:8个专业的专用机房及实验室,每个专业均可同时容纳300人;优质的网络环境,确保项目实践及教学的顺利进行;大中小各类多功能会议室,可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项目研讨会议;项目路演、学生活动等。
b)生活配套设施:基地具备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带有独立卫浴间的宿舍、中西餐食堂、品类丰富的超市及各类活动场地。
2)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师资体系建设需完成以下任务:
a)所有师资均具备教学经验以及丰富的项目经验;
b)所有师资在相关专业的行业领域至少3年以上项目制作或开发经验;
c)实践教育基地的师生比例至少达到1:20,同时配备助教全程参与;
d)定期组织教学方法和技巧的研讨,升级项目实战案例。
3)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管理制度建设需完成以下任务:
a)企业行政制度:参照企业化管理制度,让学生提前体验并适应企业日常管理方式,包括行政管理、考勤管理、绩效管理等;
b)项目管理制度:参照企业项目实施流程,让学生体验、适应企业项目实施过程及相关规范要求,包括项目例会、需求调研、原型分析、加班赶工、里程碑庆、交付验收等。
2.3.4支持办法
1)在项目开展的一年期内,北京东方智业将提供基于泛IT类和艺术设计类的相关专业部分学生的实习实践服务,各专业实践周期为1个月;
2)在项目开展期间,北京东方智业将提供师资资源、课程资源及硬件资源,学校负责学生的往返交通费及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食宿费用,其中师资费用为1500元/天,以一年接收500名学生的实践教学计算,整体服务价值110万。
2.4新工科建设项目
2.4.1项目内容
1)新工科人才标准与课程体系建设项目:响应国家“中国制造2025”规划,联合相关企业深入分析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领域岗位群人才需求,建立相关专业人才标准模型与知识结构,制定核心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评价体系,协同高校新建相关专业或升级原有专业,共同培养符合国家战略规划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2)教学资源建设项目:根据“中国制造2025”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模型与知识结构,整理编写相关教材、课程资源、实践资源,包括课程大纲、教学资源库、实践项目资源库。
2.4.2申报条件
1)项目申报人为院校,由院校教务处、二级学院递交申请书;
2)面向全日制高等院校,计算机、数学、统计学、物电、电子信息工程相关专业;
3)学校领导应积极支持教学创新和人才培养,推进高校专业综合改革,优先考虑具有创新发展思路的试点合作院校;
4)参与的项目组成员确定后不得随意更换人员,并制定唯一对接人。
2.4.3建设要求
1)新工科人才标准与课程体系建设项目须完成以下任务:
a)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行业与岗位群),及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b)核心课程体系:按粒度分为理论教学、课程实践与项目实践,内容包括课程设置、项目主题、学期分布、学分与学时设置;
c)人才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维度、评价指标、评价方式等。
2)教学资源建设项目须完成以下任务:
a)课程大纲:包括具体的课程时间分配、章节、内容、案例、实验实践等描述;
b)教学资源库:按照专业课程章节提供PPT课件、辅助微课等教学资源,以及课程相关的参考书目、论文参考文献、网络资源等内容;
c)实践项目库:包括实训项目简介、涉及知识点与技能点、实施周期、提交物要求、验收标准等。
3)北京东方智业对以上项目相关成果不拥有任何知识产权。
2.4.4支持办法
1)北京东方智业将选择10-20家高校免费提供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开发专业新工科建设;
2)北京东方智业将根据入选并立项的高校学科建设情况提供不同专业的相关教学与项目实践资源;
3)北京东方智业将于项目开始时组织入选立项高校项目组成员进行专业研讨,会议将会邀请行业知名专业、一线高级工程师及设计师共同参与研讨,以确保对应专业教学课程资源的内容与行业最新发展趋势保持一致。
3、申请办法
项目申报院校应填写《北京东方智业产学合作高校双师型队伍建设项目申报表》或《北京东方智业产学合作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申报表》。项目申报人须在2017年10月31日前将加盖学校公章的申请书形成PDF格式电子文档(无需提供纸质文档),发送至:shixingru@edudongfang.cn 若有任何疑问,请致电:15010199103 杨宇强。
北京东方智业将于2017年11月组织专家进行申报项目遴选,并公布立项名单。
北京东方智业将于项目负责人所在的学校签署立项项目协议书。立项项目周期为一年,所有培训工作在立项项目协议书签署后一年内与合作院校共同完成。